• 首页
  •   >   招生就业
  •   >   就业指导
  •   >   正文
  • 来自世界500强的人才价值观

    发布日期:2009-10-15    浏览次数:

     

    一个优秀的医生可以让病人起死回生,一个优秀的人才同样能让濒临倒闭的企业扭亏为盈,这正应了那句话:千金易得,一将难求。
      惠普公司的人才公式
      惠普公司创始人休利特以1538美元起家,建立惠普公司,并使之发展成为美国10大电子公司之一,年销售额达60亿美元,净利润6.6亿美元,拥有8万多员工。
      惠普公司的成功,得益于休利特对人才的极大重视,他曾写下一条非常有趣的人才公式:人才=资本+知识=财富。
      休利特认为当今的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电子仪器公司不同于传统工业,是应用最新科学技术最多最快的工业部门。这样的企业对知识的渴求,远远大于其他企业。只有占据人才优势,才能在激列竞争中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只有通过人才竞争,知识才可以发挥作用,才能产生威力。用惠普公司经理的话讲,就是:本公司发展的主要经验,就是寻求最佳人选。
      为了获得大量优秀人才的加盟,惠普公司十分重视对人才的培训,经常选派工程师到著名高等院校去学习、深造,不但高昂的费用全权由公司负责,而且培训期间的薪水照发不误;惠普公司还鼓励青年技术人员参加各种半脱产学习,公司为他们支付学费,报销路费,甚至于在住宿方面给予补贴;公司还开展全员培训,每年举办各种学习班上千个。
      惠普公司还十分重视吸纳人才。公司成员大多数是工程技术人员,但他们每年都派出一批知人善任、有管理经验的技术管理干部,前往有名的高等学校,充分发现和了解应届毕业生中的佼佼者,再由公司出路费,请他们到公司来,当面考评,一旦发现适合本公司的优秀人才,不惜重金聘用。
      正是由于这种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风度,赢得了很多优秀人才的青睐,让扩展期的惠普公司得以迅速发展,从而为其逐步壮大奠定了良好的资本基础。
      人才掌控福特的命运
      美国福特汽车公司世人皆知,是国际汽车工业中的大家族,但在其发展史上却是几经沉浮,它的兴衰与是否起用优秀人才直接相关。
      老亨利&福特从1899年起两次创办汽车公司,都因缺乏专业知识而失败了。1903年再次创业,选用能人,请来汽车工业专家库兹恩斯担任总经理。
      库兹恩斯上任之后,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调查市场,建立销售网,苦心经营,又建成了世界第一条汽车装配流水线,使生产率提高了十几倍,每辆“T”型车的售价从780美元降到290美元,开始了福特公司繁荣发展的阶段,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制造企业,福特也由此获得了汽车大王的称号。
      但是后来老亨利&福特被一时的成功冲昏了头脑,不再保持任人唯贤的作风,而是主观武断,实行家长式的管理。1915年,老福特辞退了库兹恩斯,接着又辞去了一大批有才能的人,最极端的一个例子是,1921年,老福特曾在一天之内赶走了30名经理。
      老福特的独断专行和相对落后的经营管理方法,使福特公司的经营状况很快陷入困境,世界第一的位置也很快被广纳人才、管理先进的通用汽车公司所取代。到1945年的时候,竟然到了每月亏损900万美元的地步,濒临破产。
      1945年,老福特下台,由其孙子小福特接管公司。小福特吸取了老福特失败的教训,招贤纳士,重整旗鼓,聘用了通用汽车公司的副总裁欧内斯特&布里奇全面主持公司业务,布里奇又带来了通用公司的克鲁索。此后小福特又破格聘用了包括后来曾任美国国防部长的麦克纳马拉、斯坦福商学院院长阿杰&米勒等在内的十几位有才能的年轻人。
      当布里奇在1946年到福特工作时,发现事情很糟糕,公司财产净值总共只有6亿多一点。大多数机器和厂房陈旧过时,财务报表像乡下杂货铺的帐薄一样。布里奇回忆说,总而言之,对于一个现代化企业来说,这种状况太可怜了。
      布里奇在福特公司任职的第一年就使公司转亏为盈――尽管在除去税款后只剩下2000万美元。第二年,除掉税款,取得了6636.7万美元的净收入。1948年,公司净收入达到9434.6万美元。1949年的利润为1.77056亿美元。而在1950年,利润高达2.5851亿美元,这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转变。
      经过这些新任将帅们不遗余力的努力,一个每月亏损900万美元的公司,几年之后,转变成了世界最大的工业公司之一,坐上了美国汽车制造业的第二把交椅。
      富于戏剧性的是小福特后来也重蹈祖父的覆辙,独断专行,以主人自居,容不得外族能人来动摇自己的统治地位,先后辞去了布里奇、艾科卡等核心管理人员,结果使历尽艰辛换来的福特公司的振兴没有保持多久,公司地位一跌再跌,业务经营每况愈下,最终小福特不得不辞去董事长的职务。真是成也小福特,败也小福特。
      1.4亿美元收购人才
      威廉&伍德希德是全美500家大型企业之一的美国容器公司董事会首席执行董事和董事长,是一个唯才是举的开明人士,他所领导的容器公司是一家实业公司,下辖多家制罐厂,多年来一直想在金融界求得发展,但苦于找不到合适的人选。
      一个名叫蔡志勇的华人金融家引起了威廉&伍德希德的注意,他慧眼识俊杰,立即与蔡志勇接洽商谈。威廉&伍德希德甚至不惜以1.4亿美元的现金和股权高价收购了由蔡志勇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董事的联合麦迪逊财务控股公司,并邀蔡志勇出任容器公司董事。1.4亿美元这个惊人的收买价,明眼人一看就知,威廉&#伍德希德收购联合麦迪逊是假,收买蔡志勇是真。
      蔡志勇赴任后即在金融界大展其能,没多久就使得容器公司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他先是动用1.52亿美元收购了美国运输人寿保险公司的股票,又以8.9亿美元的巨资收购了若干家保险公司、一家经营互惠基金的公司、一家兼营抵押及银行业务公司并再投资2亿美元,进一步发展这些公司的业务。
      蔡志勇以金融业务为突破口,同时积极开展多样化的业务,使该公司1984年资产达26.2亿美元,销售额为31.78亿美元;1985年第一季度的纯收入达3540万美元;而1986年第一季度的纯收入高达6750万美元,同期相比几乎翻番!证券业务更是令人惊叹,仅以1985年为例,容器公司下属的各保险公司售出的保险单面额高达770亿美元。上任4年就为公司增加了10亿美元的资产。威廉&伍德希德那1.4亿美元真是花得值得,人们不禁赞叹威廉&伍德希德的英明选择。19822月蔡志勇出任公司执行副总裁,19838月又升任为副董事长、总经理。威廉&伍德希德得意地坦言相告:蔡志勇是容器公司金融服务业的顶梁柱,我们之所以收购他的公司,主要是为了把他吸纳到我们公司里来。
      1987年,威廉&伍德希德退休,蔡志勇正式接任美国容器公司董事会首席执行董事和董事长职位。

     

    上一篇
    下一篇

    关注二维码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