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   招生就业
  •   >   就业动态
  •   >   正文
  • 60年就业发展政策回顾与展望(二)

    发布日期:2010-01-15    浏览次数:

        二、改革开放初期就业政策转变的重要意义

      1978年12月,中共中央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把发展生产力作为中心任务,这为安置劳动就业开创了新局面。基本方向是通过调整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来发展生产,搞活经济。在所有制方面,主要是改正限制集体经济和打击个体经济的错误思想,发挥国家、集体、个人多方面的积极性;在产业结构方面,改变“以钢为纲”和以重工业为主的方针和做法,注重发展农业和轻工业,特别是发展第三产业。在这种改革和经济发展中,为城镇失业者开辟了多方面的就业门路。

      需要强调的是,劳动就业管理体制的改革起了重要作用。主要是改变统包统配制度,1980年决定实行“在国家统筹规划和指导下,实行劳动部门介绍就业,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合”的三结合方针。同时创办劳动服务公司,建立和培育劳务(劳动力)市场等。

      所谓劳动部门介绍就业,它不同于政府统一分配就业。介绍只是提供信息,牵线搭桥,促成就业,只当“红娘”而不包办分配就业。鉴于历史和现实情况,对大专院校、技工学校的毕业生,以及家居城镇的复员军人,开始仍实行统一分配,后来也改变了。所谓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就是求职者可以自愿组织或联合起来办集体企业等。所谓自谋职业就是求职者自己联系工作单位就业,或从事个体经营、私人经营等。

      关于知识青年就业,改革初期还提出逐步缩小上山下乡范围,后来也就不再搞下乡插队了,主要是举办集体所有制的工厂、农场、服务性企业等,国家在经费上予以扶持。与此同时,改变固定工的用工制度,主要是工人调动权下放给企业。企业从社会上招工,实行合同制,废除内招和子女顶替的作法。对在职工人也可试行并逐步推行合同制,企业可在一定范围内调动职工和辞退工人。但固定工资还没有得到根本改革。

      为了安排就业,各地建立了劳动服务公司,这是一个重要的创新。它协助求职者组建集体企业,向用人单位进行有组织的介绍,对待业者进行登记,组织就业前培训,起到劳动力的“蓄水池”作用。自1979年建立以来,已安置了大批的待业者,成为卓有成效的解决就业的综合性组织形式。

      培育和建立劳务(劳动力)市场,也是改革统配制度,实行劳动力社会调节的重要措施,并且是生产要素市场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全国城市都开办了劳动力市场,既解决了求职者的就业问题,也为用人单位开辟了一条选优录用的机会和场所。

    上一篇
    下一篇

    关注二维码

    官方微信